真正的倾听
真正的倾听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
从小到大,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人有意识地提起或者感受什么是倾听以及如何倾听,观察身边的很多人也是各有各话,很多鸡同鸭讲的情况发生,无关对错,不是说多听少,就是说少听多。更多的人愿意多说而不是多听,没人听那不是无效沟通?所以现在的人即使说的不少也常觉孤独。
看着人们的对话,看似在交流,却每每有种两边没对上的感觉,现在知道了个新说法:“频道没对上,”想想很有道理。关于倾听这个概念和相关做法,也只有心理学或者研究情感相关部分的知识内容才偶有提及,知道的人少,能做的人就更少。但现实中的很多矛盾和冲突恰恰由此而来。生而为人,虽然学了很多所谓的知识和道理,却连好好沟通都不得其门而入,那种感觉也很是无奈。
可倾听到底是什么?它不仅仅是闭嘴不说话、等别人说完那么简单。真正的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我们习惯迅速回应、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却少有停下来,真正听懂对方的心情、情绪,甚至是那些未被说出口的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呢?
1. 放下“我要回应”的急迫感
很多时候,我们在听的同时,脑海中已经开始组织要怎么回复,甚至还没等对方说完就插话。这种“听而不听”,其实是一种焦虑。要做到倾听,首先要放下“我应该说点什么”的焦虑,而是告诉自己:“我现在的任务只是听。”倾听不是为了马上给予答案,而是为了理解对方。
2. 留意对方的情绪,而不仅是字面意思
有时候,一个人嘴上在说“我没事”,但语气、眼神、表情却透露出失落或愤怒。如果我们只听语言,很容易错过真正的讯息。练习观察,感受对方说话时的状态,有时一句简单的“你还好吗?”背后,藏着很多没说出口的委屈。而你能不能听见,就取决于你是否真的在用心倾听。
3. 不评判,不急于下结论
倾听不是用来“判断对错”的,而是先接住一个人。一个人正在袒露内心,如果我们立刻说:“你不该那样想”、“这有什么好烦的”,会让对方立即关上心门。真正的倾听,是一种温柔的包容。暂时不要急着分析问题,只需要在那一刻成为对方的“容器”,让他说完、让他被看见。
4. 用身体语言传达“我在听”
轻轻点头、适时的眼神交流、自然的姿势,都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在场。倾听不是冷漠地“听”,而是用全身的状态告诉对方:“我在这里,我在听你。”有时候,一个安静的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5. 练习“共情式回应”
倾听之后,回应的方式也很重要。你可以说:
-
“听起来你真的很难过。”
-
“这件事对你来说一定很重要。”
-
“我能感受到你真的很在意。”
这样的话语,会让对方觉得:你不仅听见了他的故事,还理解了他的情绪。
6. 学会沉默中的倾听
倾听并不是“填满每一个空白”。有时候,对方停顿、沉默,是在酝酿情绪,我们不必急于插入。在空白中留下空间,是在邀请对方继续,也是在表达一种尊重。
7. 先倾听自己,才能倾听他人
一个内心匆忙、被压抑情绪困住的人,很难真正听别人说话。所以倾听别人之前,我们也要学会安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在状态。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沉静,比如写日记、冥想、散步,都是让自己回到觉察状态的方式。只有我们先与自己连接,才有能力连接他人。
结语: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倾听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我愿意为你放下自己、真正靠近你”的姿态。在纷繁世界中,能有一个人耐心地听你说话,不评判、不急于回应,只是陪着你,是极其珍贵的温柔。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温柔的倾听者,也愿你的人生中,有人真正听你说话。
#觉察 #倾听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