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
分寸感
分寸感的掌握
说到分寸感这个词,中国人一般是知道它的含义的,当然能做到的也不多。而英文要表达这个词只用一个单词似乎没有,表述它时更像是一种状态,一个动作,在不同场景有不同表达。这个词在不同情况下需要掌握的程度需要根据事物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整个过程非常像射箭或者射击在发力之前瞄准把心或目标的动作。
接下来以烹饪过程为例,来看一看烹饪菜肴过程当中的分寸感,从选材——清洗——择选——切——准备调料——烹煮——清理厨房。每一步都需要把握好程度。 1. 选材 / 准备食材 选择新鲜食材,洗净、切割,处理主料和辅料。2. 调味准备 根据食谱加盐、酱油、料酒、香料等,有些食材需要提前腌制,入味更好。 3. 热锅 / 加热准备 根据菜品选择炒、煎、煮、蒸、焖、炖等方式。 4. 烹饪过程 按顺序放食材,控制火候,适时翻炒、翻面、加水等。5. 收汁 / 出锅 炖菜要收汁,炒菜要起锅,撒香葱、芝麻、淋油等收尾装饰,装盘讲究美观。6. 清洁 洗锅碗瓢盆,整理台面,保持厨房整洁。
接下来我们再拿出其中一个步骤详细来看,比如在选材过程中首先要对吃饭对象有了解,即食客接下来要吃的主食辅食菜单有哪些,如果没有这一步,接下来就不知道要烹饪的目标是什么了。还要知道食客的喜好和口味,有的可以通过询问得知,而有的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比如有的人就会告诉你他(她)喜欢酸甜的,咸辣的亦或是清淡的。有的人本身不善言辞或者不喜欢与人沟通,那怎么办呢?可以通过衣着,肤色,体貌特征来略窥端倪。
1、富商,面白,衣着体面,着装低调奢华,有的脸上略泛油光,肌肉并不是那么有型,有力,体型微胖,一般这样的喜好清淡鲜甜富有营养天然有机的食物。
2、商务人士也面白,但衣着偏职业化,整洁,利落。着装搭配协调。注重仪表,整洁。体型适中偏瘦或偏胖,有黑眼圈,略驼背,肤色偏白或暗沉但不晒黑,由于不需太多体力,肌肉不会那么有力,盐分消耗和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大。面部表情较克制、冷静或思考状。行走、说话节奏快,语气专业、清晰有逻辑。口味会偏向便捷,清淡素食高蛋白等有营养而不那么昂贵,偶尔甜食或巧克力花茶炸鸡等补偿或减压养生类的倾向。
3、技术工人一般体型偏结实、强壮,肤色偏深或粗糙,穿着朴实、耐用,简洁。状态有的稳重,有的疲惫。偏好吃高碳水、肉类的食物,有重口味倾向,实惠管饱比较好,喜欢冰镇,碳酸,茶饮料。不爱甜食或低热量食物。
4、居家人士体型就比较多样化,但偏柔和。由于少晒太阳,肤色偏白或黄,但不易晒黑。发型随意,穿着舒适实用为主,气质温和、安静或细腻。食物偏好营养均衡的简易家常菜。有掌控食材的意愿,更愿意自己烧菜。口味偏清淡少油,低盐少糖。偏好五谷杂粮、蔬菜豆制品、少肉多菜。热爱点心、小食、零嘴。情绪饮食也常见,容易在无聊、压力中吃零食,多喜茶、花草茶、黑咖啡、低糖饮品。夏天自制冰饮、果汁;部分人坚持喝温水或柠檬水,很多人少喝含糖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喜欢自己做面包、甜品、烘焙类,会尝试新食谱、网红菜、养生饮食等。这些信息大约符合80%的情况,当然还有少数不符合普遍情况的,这就需要再更多的沟通和经验来把握了。
这还只是厨师上菜之前的准备工作,每一步都需要把握好程度,也就是分寸感。厨师也不能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上的菜食客肯定喜欢,不然这个饭店一定很快结业。除非厨师对于整个流程经验丰富,已经有了非常精准的分寸感,才有这么说的把握。
所以以前有说法,众口难调,厨子不好做,当然不做厨子的自然也就无法体会,这也就带来另一个问题,也就是社会普遍存在的:“没有做过一件事是不知道一件事的难处,自然也就体会不到那个行当的感受。”人所站不同角度也会带来对分寸把握的不同理解。比如富豪和农民之间的不理解,比如男和女之间的不理解,比如不同经历灵魂之间彼此感受的不理解等等。也如《知否》里明兰所说:“是呀,棍子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觉得疼的”一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心里对人对事很少感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而是既是咫尺,也在天涯。
从上述例子当中能够看到每一次我们要确认目标都是需要持续了解具体细节,然后不断调整的过程,做事情来说如果不知道实际情况也不随时调整,就很难把事情做好。而在与社会和个人交往时,也差不多需要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具体内容就从肤色、口味偏好等转换到情绪性格,原生家庭,社会角色等方面了。很像一道数学公式,运算结果由带入的不同数字形成。大多数人人在这方方面面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不知不觉度过的,难以看到公式,自然也就无法知道结果。我们要从观察外界和体会自身经验开始,还需要进行双向乃至多方的信息整合,不断分析纠偏,调整才会得出相对客观准确的结论。认知才能从开始的片段理解逐渐走向整体性领悟。而自我觉察是在真正了悟这一切之后的内外相通,无有阻滞。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去获得带入公式的数字的相关数据,但无法获得全部,而这恰恰通过经验可以获得,经验会带来更具体更细致的体会,也同时加强了我们的运算准确度和熟练度,也会校准和矫正观察和行动当中的误差和错误,反之亦如是。这恰恰在那个成语中有了很好的诠释即知行合一。原来所见即所得是知行合一;原来言行一致就是知行合一,原来一个好厨子也要知行合一;原来很多事情要做好是要这样的知行合一。人生需要体会的乐趣居然有一项是这个,有意思!愿我们能在人生的知行合一里找到人生的意义,丰富的喜悦,无有困惑,无有忧怖!
#觉知与观察 #知行合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